导流建筑物及基坑排水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土石围堰堰体防渗材料的选择,说法不正确的是()。
(资料图片)
A.土石围堰堰体防渗材料应根据料源情况、堰基防渗形式、施工条件及环保要求等综合比选确定
B.当挡水水头为40m时,宜优先选用土工膜
C.当地土料储量丰富,满足防渗要求,且开采条件较好时,可用做围堰防渗体材料
D.采用铺盖防渗时,堰基覆盖层渗透系数与铺盖土料渗透系数的比值可以为60
2.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17), 采用简化毕肖普法计算时,4级均质土围堰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应不低于()。
A.1.05
B.1.15
C.1.20
D.1.30
3.某工程采用不过水4级土石围堰,基坑上游围堰挡水位为30m, 下游围堰挡水位为29.4m,上下游水位差为0.6m, 波浪爬高为1.0m, 该工程上游围堰堰顶高程至少应为()。
A.31.0m
B.31.5m
C.31.6m
D.31.7m
4.土石围堰填筑材料中,心墙或斜墙土石围堰堰壳填筑料渗透系数()。
A.不宜大于1×10-4cm/s
B.不宜大于1×10-5cm/s
C.宜大于1×10-3cm/s
D.宜大于1×10-4cm/s
5.均质土围堰填筑材料渗透系数不宜大于()。
A.1×10-3cm/s
B.1×10-4cm/s
C.1×10-5cm/s
D.1×10-6cm/s
二、多项选择题
1.围堰合龙闭气后,基坑初期排水总量包括()等。
A.基坑积水量
B.施工弃水量
C.可能的降水量
D.堰身含水量
E.围堰渗水量
2.水利工程施工中,基坑经常性排水量的组成包括()。
A.围堰渗流量
B.覆盖层含水量
C.施工弃水量
D.基坑初期积水量
E.排水时段降水量
三、 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背景资料】某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电站及灌溉引水洞等建筑物组成。水库总库容2.6亿m³, 电站装机容量12万kW; 大坝为碾压土石坝,最大坝高37米;灌溉引水洞引水流量45m³/s; 溢洪道控制段共3孔,每孔净宽8.0m, 采用平面钢闸门配卷扬式启闭机。该枢纽工程在施工期间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为方便施工导流和安全度汛,工程施工采用一次拦断河床围堰导流,围堰采用土石结构。截流闭气后,施工单位进行基坑排水清淤。初期排水过程中,发生围堰边坡坍塌事故,施工单位通过调整排水流量,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事件二:初期排水之后,施工单位按照经监理单位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展开土质基坑施工。为防止边坡失稳,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
【问题】
1.说明本水库枢纽工程的规模等别、主要建筑物级别、临时建筑物级别。
2.指出事件一中初期排水排水量的组成。发生围堰边坡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事件一,说明基坑初期降排水的速度和时间要求是什么?
4.事件二中,施工单位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在挡水水头不超过35m时,宜优先选用土工膜,选项B中的水头为40m,超过了35m,因此选项B错误。
2.【答案】B
【解析】土石围堰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3.【答案】B
【解析】堰顶高程不低于设计洪水的静水位与波浪高度及堰顶安全加高值之和。不过水4级土石围堰安全超高为0.5m, 所以上游围堰堰顶高程至少应为30+1.0+0.5=31.5m。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围堰布置与设计。心墙或斜墙土石围堰堰壳填筑料渗透系数宜大于1×10-3cm/s, 可采用天然砂卵石或石渣。
5.【答案】B
【解析】 常用于均质土坝的土料是砂质黏土和壤土,要求其应具有一定的抗渗性和强度,其渗透系数不宜大于1×10-4cm/s; 黏料含量一般为10%-30%;有机质含量(按重量计)不大于5%,易溶盐含量小于5%。
二、 多项选择题
1.【答案】ACDE
【解析】初期排水总量应按围堰闭气后的基坑积水量、抽水过程中围堰及地基渗水量、堰身及基坑覆盖层中的含水量,以及可能的降水量等组成计算。
2.【答案】ABCE
【解析】温馨提示:区分下面表格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1.本水库工程规模为大(2)型,工程等级为Ⅱ等,主要建筑物级别2级、临时建筑物级别4级。
2.(1)初期排水总量:应按围堰闭气后的基坑积水量、抽水过程中围堰及地基渗水量、堰身及基坑覆盖层中的含水量,以及可能的降水量等组成计算。(2)发生围堰边坡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基坑初期抽水强度不当,没有正确控制基坑水位下降速度,导致基坑边坡因渗透压力过大,造成边坡失稳产生塌坡事故。
3.对于土质围堰,其基坑水位下降速度必须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开始排水降速以0.5~0.8m/d为宜,接近排干时可允许达1.0~1.5m/d。排水时间的确定,应考虑基坑工期的紧迫程度、基坑水位允许下降的速度、各期抽水设备及相应用电负荷的均匀性等因素,进行比较后选定。一般情况下,大型基坑可采用 5~7d, 中型基坑可采用3~5d。
4.设置合理坡度、设置边坡护面、基坑支护、降低地下水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