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记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谁怜旅愁荏苒?——《解连环》
(相关资料图)
想必大家都应该了解过四大名著,其中《水浒传》是让人记忆深刻的名著之一。在书中一共描写了108位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这些好汉有的重情重义,有的智慧过人。很多人在了解这108位英雄好汉时,也非常好奇他们是怎么排名的。
×阅读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到,主要是以天罡地煞进行区分的,天罡共有三十六人,地煞七十二人。不过通过文字的叙述,让许多读者都产生了疑惑,这108位好汉虽然举着“替天行道”的旗号,但是能够称得上是好汉的人却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呢?
梁山好汉排名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水浒传的108位好汉是如何进行排名的。依据书中进行的阐述主要是由宋江决定排名的,尽管在众人眼中这个排名虽然是按照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来进行排位,但是谁在天罡中的谁在地煞中的还不是由宋江来处理。
如此可以了解到这个排名还是存在一定猫腻的。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排名前10位让人了解之后格外的诧异。这些人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行为作风都算不上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好汉,但是他们居然可以在排名当中占据前十,主要还是由于这些人帮助宋江壮大了梁山的势力。
×宋江把这些人选择放入天罡的十名之内,也是想要在朝廷招安时帮助自己一起带领其他人加入。从这108位英雄好汉的名单可以来进行深入的分析,排名前10的好汉当中,第1名宋江和第3名的吴用是同属一派的人,这两人在梁山当中一个充当决策人,一个的充当军师。用现代话来说就是铁杆搭档,接着便是卢俊义和公孙胜了,他们两人在梁山当中的地位是有一定特殊性的,卢俊义在梁山类似于像大熊猫一样一个吉祥物。
名过其实的英 雄好汉
当时宋江之所以把他逼上梁山,就是看中了他在江湖当中的名声。当他加入梁山之后,不仅能够帮助梁山扩大声势,也能够让江湖中人有所忌惮。虽然他在梁山的108位好汉当中排名第二,但是却没有任何实权,只能算是一个打酱油的人物,真正的权利还是宋江掌握在手的。
而公孙胜在排名当中处于第四,尽管如此宋江对他还是非常客气的,这是由于公孙胜能力非常强大,如果把他的排名往后靠的话,极有可能导致对方认为宋江看不起自己,因此宋江在排名的时候无奈的只能把他排在了第四。
×公孙胜这位人物在梁山当中没有拉帮结派的兴趣,只是想借着梁山讨生活。接下来的几位排名就极为有意思了,第5位是关胜,第6位是林冲,第7位是秦明,第8位是呼延灼,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曾经在朝廷当过官的。林冲在前10名之内,曾经可是领军80万的教头,在江湖上和公孙胜一样也是赫赫有名的。
虽然他也是一位武艺高强的人物,但是从他被逼梁山之前的事迹来进行分析的话,他的所作所为根本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好汉,而秦明、关胜、呼延灼这些朝廷的降将居然能进梁山的高层,最主要的还是由于宋江比较看重他们的能力,在他们加入梁山之后训练士兵、排兵布阵上也确实不负宋江所托,让梁山的兵力更加的壮大,纪律也变得严格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宋江会把他们拉入前十名的原因。
×
“黑旋风”李逵不服任何人,但唯独被宋江治得服服帖帖,足见其手段高明之处。另外,发配沧州的途中,宋江本有机会上梁山,但是他感觉时机未到,所以也拒绝了。
直到他的身边聚集了大量的好汉,而且自己又因与朝廷作对,在江湖上圈了一波又一波粉,此时他才义无反顾地上梁山。
手中有了人之后,在梁山之上,宋江也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即使是晁盖这样的老人,对宋江也是敬畏三分,谁让他的实力那么大呢!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宋江带着一群好汉上了梁山,梁山上的势力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分为了晁盖一方与宋江集团。
在这样的情况下,晁盖便试图将第一把交椅的位置让出来,由宋江来做梁山的领袖。
×宋江深知自己初来乍到,便抢坐头一把交椅确实不妥,而推让则更能够显示自己的仁义和豪气,所以最后依然是以晁盖为首。
不过,宋江虽然没有当上老大,但是却当上了梁山的二把手,影响力不输晁盖。
“大哥”的地位确定好之后,晁盖便有意对众豪杰“以功排名”,功劳越大的人排序就越靠前。
然而,就在此时宋江出来说话了,大致意思就是不同意晁盖论功行赏的做法,应该按照新老顺序进行排座位,众人刚上山结义,就抢了老人的位置显然不太公平。
猛然间一听,宋江说得很有道理,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当“新老”排序的方法确定之后,右边(晁盖一方)只有最初的林冲、三阮和朱贵白胜等人。
反观左边(宋江一方),不仅有李逵和花荣等新人大将,甚至还有黄信、石勇等梁山的原班人马,很显然宋江赢了。
从表面上看,梁山虽然还是晁盖说了算,但在悄然间已经“易主”,从双方的人数数量上来看就已经表明。
公孙胜地离开这一切都被入云龙公孙胜看在眼里,或许从这时开始,他就有了离开的打算。其实,从一开始,公孙胜便不支持晁盖去救宋江,好似他预料到了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看清了这一切之后,不久公孙胜便以“看望老母亲”为理由,此一次离开了梁山。虽然后来他曾回来过一次,但也没有呆多长时间,随后又走了,成为了梁山好汉中少有的“幸存者”。
事情也国人如公孙胜所预料的那样,晁盖执掌梁山时以“兄弟情义”为主,不掺杂任何的个人利益。
×然而,晁盖去世后,宋江执掌梁山,直接把“聚义堂”改为“忠义堂”,从这件事情便可以看出了他的理念与晁盖不同,而且私心也显露无疑。
后来,面对朝廷的征伐,宋江不仅不全面反抗,还多次向朝廷表达招安的意愿,将“忠于兄弟”抛之脑后,改成了“忠于自己、忠于朝廷”。
可以说,宋江的加入,使梁山从此再无兄弟,只有利益,每个人都成了宋江利益之下的牺牲品。
在被朝廷利用之后,远征方腊之时,梁山100多为好汉,死得死、走得走,从此梁山泊成为了历史,再也没有了“好汉歌”。
幸运的是,公孙胜早就看透世俗纷扰,名利浮华,看透了宋江的为人。他回蓟州潜心修道,与梁山好汉相忘于江湖,遁于乡野,求以真心,保住了性命,避免了最后的悲惨命运。
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赤族已堪怜......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范蠡船。
























